替尔泊肽进医保了吗?刚迈过初审门槛,价格博弈在即
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,备受关注的双靶点降糖药物替尔泊肽仍未纳入中国医保目录,但国家医保局此前发布的审查结果显示,该药品已顺利通过 2025 年国家医保谈判的初步形式审查,正式进入后续评审与谈判环节。这一进展不仅牵动着糖尿病患者的神经,更成为医药行业观察医保目录调整逻辑的重要窗口。
▍审查通关背后:合规性与临床价值的双重认可
医保谈判的初步形式审查并非简单的 "资格筛选",而是对药品申报条件、材料完整性与临床基础的全面核验。根据国家医保局 2025 年目录调整工作方案,替尔泊肽之所以能顺利通关,核心源于两大硬性条件的满足:
其一,该药品于 2024 年 5 月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,符合 "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期间新获批" 的时间要求;
其二,申报材料完整规范,涵盖了 2 型糖尿病适应症的临床数据、安全性评估等核心证明文件,未出现类似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因材料不符被否决的情况。
值得注意的是,替尔泊肽此次申报策略具有明确的聚焦性 —— 主申报适应症仅为 2 型糖尿病,刻意回避了其已获批的肥胖相关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(OSA)适应症。这一选择暗藏行业智慧:
一方面,OSA 诊断需专业睡眠监测,患者群体界定复杂,可能增加医保评审难度;
另一方面,2 型糖尿病作为高发慢性病,更符合医保目录 "保基本、保大病" 的核心定位,能显著提升谈判通过率。从临床价值看,该药品已获得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4 年版)》推荐,尤其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,这为其后续专家评审阶段奠定了基础。
▍谈判焦点前瞻:价格博弈与基金平衡的核心难题
当前替尔泊肽的市场价格成为其医保准入的最大障碍。据觅健平台 2025 年 4 月更新的数据显示,该药品 2.5mg(0.5ml)规格的终端零售价约为 2580 元 / 支,若按每周注射 1 次的常规用法计算,患者年治疗费用可达 5.6 万元。这一价格远超目前医保目录内同类药物的支付水平 —— 同为 GLP-1 受体激动剂的司美格鲁肽,医保支付日均费用约 25.58 元,年费用仅需 0.93 万元。
行业普遍预测,替尔泊肽若想成功入保,必须经历大幅降价。参考 2024 年同类创新药的谈判幅度,其价格可能需降至当前水平的 37.5% 左右,即 2.5mg 规格终端价约 1050 元 / 支,年费用控制在 2.1 万元以内。这一降幅并非空穴来风:
一方面,医保部门将以司美格鲁肽作为参照药品,通过药物经济学评估测算合理价格;
另一方面,国产竞品的崛起也加剧了价格压力 —— 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(同为双靶点药物)虽未入保,但其 2mg 规格终端价仅 630 元 / 2 支,价格优势显著。
基金承受能力则是另一重考量。2 型糖尿病在我国患者超 1.4 亿,若替尔泊肽入保后使用率达到司美格鲁肽的 30%,每年将新增医保支出超百亿元。因此,医保部门可能会在谈判中附加严格的支付限制条件,例如仅限 BMI≥28 或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,以精准控制基金支出风险。
▍患者视角:高价与假药风险下的用药困境
对于广大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,替尔泊肽的医保谈判进程直接关系到用药可及性。在当前未入保的情况下,患者面临着 "用不起" 与 "不敢用" 的双重困境。
经济负担是最突出的问题。更令人担忧的是假药泛滥带来的健康风险。9 月 25 日,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,从阿里健康大药房购买的替尔泊肽注射液为假货,注射后血糖从 6-8 mmol/L 飙升至 12.6 mmol/L 以上,伴随头晕、疲劳等症状。经查,该假药存在包装粗糙、批号无法验证等问题,而类似投诉在小红书等平台已有数十起。专家指出,高价且未入保的创新药往往成为假药重灾区,因为患者为降低成本可能转向非正规渠道,而医保纳入后通过定点医疗机构供药,能大幅压缩假药生存空间。
▍后续进程:11 月终局与行业影响
按照 2025 年医保目录调整时间表,替尔泊肽已进入专家评审与材料补充阶段,企业需在 9 月 30 日前提交完整的谈判材料,随后将参加医保局组织的现场沟通会与正式谈判,最终结果预计于 11 月公布。从目前进展看,其谈判成功率约为 60%—— 若能达到预期降价幅度并接受支付限制,大概率将顺利入保;若企业坚持高价策略,则可能重蹈部分创新药 "谈判失败" 的覆辙。
无论结果如何,此次谈判都将对 GLP-1 类药物市场产生深远影响。若替尔泊肽入保,将引发同类药物的价格连锁反应,司美格鲁肽等现有品种可能通过二次谈判进一步降价;若谈判失败,国产双靶点药物可能加速抢占市场份额,推动行业竞争格局重构。对于患者而言,最理想的结果是达成 "价格合理、准入精准、供应稳定" 的三方平衡 —— 这既需要企业展现降价诚意,也需要医保部门做好基金测算与风险控制,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。
从形式审查通过到最终谈判落地,替尔泊肽的医保之路还有两个月的关键赛程。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,不仅是一个药品的价格确定,更是我国医保目录 "保基本、促创新、可持续" 原则的生动实践,值得全社会持续关注。
------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