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》重磅发布!何时用减重药?5 类药物怎么选?
注: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,以官方/公司公告为准;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,非治疗方案推荐(若涉及),不代表平台立场。
肥胖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——2020 年成人超重和肥胖率突破 50%,2030 年预计升至 65.3%,相关医疗费用或达 4180 亿元。为规范基层肥胖症管理,《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(2025)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明确了减重药物的启用时机、5 类常用药物的细节及疗效评估标准,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权威参考。
▍何时该启用减重药物?2 大核心条件
《指南》明确,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肥胖症患者,可考虑药物辅助治疗:
BMI≥28 kg/m²:无论是否合并并发症,经 3 个月饮食 + 运动干预后,体重未下降 5%;
BMI≥24 kg/m² 且合并并发症:如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脂肪肝、负重关节疼痛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。
特殊人群:T2DM 合并肥胖的药物选择偏好
优先选择:GLP-1 受体激动剂(GLP-1 RA)、GLP-1/GIP 双受体激动剂、SGLT-2 抑制剂(更有利于体重控制);
次选:二甲双胍、DPP-4 抑制剂(可轻度减重或不增加体重)。
疗效评估与处理
评估时间:药物治疗 3 个月后;
有效标准:非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 > 5%,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 > 3%(有效者继续用药);
无效处理:非糖尿病肥胖症患者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。
▍5 类减重药物核心细节:机制、用法、效果与禁忌
1. 奥利司他
机制:脂肪酶抑制剂(抑制肠道脂肪吸收)
给药方式与剂量:120mg / 次,每日 3 次,餐时或餐后 1 小时内服用
减重效果:12~24 个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,体重降幅约 3.1%
副作用:
常见:腹胀、脂肪泻(与饮食中脂肪含量正相关);
罕见:肝衰竭(需警惕乏力、黄疸等肝损伤信号)。
禁忌证:
慢性吸收不良综合征、胆汁淤积症、继发性肥胖(如甲减);
器官移植者(干扰环孢霉素抗排异作用);
对成分过敏者。
2. 利拉鲁肽(GLP-1 RA)
机制:激活 GLP-1 受体,抑制食欲、延缓胃排空
给药方式与剂量:
起始:0.6mg / 日,皮下注射;
每周递增 0.6mg,逐渐增至 3.0mg / 日(或最大耐受剂量)维持。
减重效果:12~24 个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,体重降幅约 4.7%
副作用:
常见:呕吐、恶心、便秘(初期明显,随治疗缓解);
罕见 / 可能:胰腺炎(需警惕持续剧烈腹痛)。
禁忌证:
甲状腺髓样癌个人史 / 家族史、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 型;
对成分过敏者。
3. 贝那鲁肽(GLP-1 RA)
机制:与 GLP-1 受体结合,调节食欲与代谢
给药方式与剂量:
起始(第 1 周):0.06mg / 次,每日 3 次,餐前 5 分钟皮下注射;
逐步递增:第 2 周 0.10mg / 次,第 3 周 0.14mg / 次,第 4 周 0.20mg / 次维持。
减重效果:12~24 个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,体重降幅约 3.6%
副作用:
常见:呕吐、恶心、便秘;
罕见 / 可能:胰腺炎。
禁忌证:同利拉鲁肽(甲状腺髓样癌相关病史、过敏者)。
4. 司美格鲁肽(GLP-1 RA)
机制:长效 GLP-1 受体激动剂,强效抑制食欲
给药方式与剂量:
起始:0.25mg / 周,皮下注射;
每 4 周递增一次(0.5mg→1.0mg→1.7mg→2.4mg / 周);
推荐维持剂量:2.4mg / 周(或 1.7mg / 周,依耐受度调整)。
减重效果:12~24 个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,体重降幅约 12.1%(同类中表现突出)
副作用:
常见:呕吐、恶心、便秘;
罕见 / 可能:胰腺炎。
禁忌证:同利拉鲁肽(甲状腺髓样癌相关病史、过敏者)。
5. 替尔泊肽(GLP-1/GIP 双受体激动剂)
机制:同时激活 GLP-1 和 GIP 受体,协同增强减重效果
给药方式与剂量:
起始:2.5mg / 周,皮下注射,持续 4 周;
每 4 周递增 2.5mg,直至 15mg / 周(或最大耐受剂量)维持。
减重效果:12~24 个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,体重降幅随剂量递增(11.9%~17.8%)
副作用:
常见:恶心、呕吐、便秘(双靶点作用下,耐受性优于部分单靶点药物);
罕见 / 可能:胰腺炎。
禁忌证:同利拉鲁肽(甲状腺髓样癌相关病史、过敏者)。
总结
《指南》的发布为基层肥胖症管理提供了 "用药标尺"—— 从启用时机到药物选择,既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地位,也明确了药物治疗的规范化路径。临床实践中,需结合患者 BMI、并发症、耐受度等个体化因素选择药物,并密切监测疗效与副作用,最终实现 "安全减重、改善代谢" 的核心目标。
------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