娱乐圈炸锅,集体暴瘦牵出 “作弊针”!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成为减重新顶流
注: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,以官方/公司公告为准;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,非治疗方案推荐(若涉及),不代表平台立场。
2025 年 7 月的内娱,被一场 “集体暴瘦风暴” 搅得沸沸扬扬。脱口秀女王从 “抱不动” 到美到 “不敢认”,《再见爱人》争议女嘉宾麦某瘦成 “安室奈美惠” 逆袭口碑,知名女经纪人狂甩 107 斤、腰围窄过 A4 纸…… 明星们扎堆上演的 “颜值蜕变”,让 #瘦下来 = 换脸了 #话题持续霸屏热搜。而这场集体瘦身潮背后,一款被网友戏称为 “作弊针” 的减重产品浮出水面,其中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更是凭借 “强效减重” 标签,一跃成为当下最火的减重新顶流。
这场关于 “明星瘦身秘诀” 的猜测,早在年初就初现端倪。随着多位明星在公开场合的外形变化愈发明显,“是否借助外力” 的讨论声浪渐高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不少艺人团队私下打探 “GLP-1 类减重针” 的消息,而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正是其中被高频提及的名字。这两款原本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,因出色的减重效果,逐渐从医疗领域 “破圈” 进入大众视野。
▍时间线见证 “顶流之路”:从海外名人到内娱明星的减重选择
追溯这两款 “减重新顶流” 的 “上位之路”,时间线清晰可见。2023 年初,GLP-1 类制剂率先在国际舞台引发关注,马斯克、卡戴珊等海外名人公开承认 “靠减重针瘦身”,让司美格鲁肽首次进入大众认知。2023 至 2024 年,随着首款 GLP-1 类减重针剂在国内获批,这类药物的减重功效开始被广泛讨论,彼时贾某暴瘦百斤的话题争议,就曾让相关药物热度飙升。到 2025 年,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各大三甲医院,内娱明星集体暴瘦的现象与这一时间节点高度重合,让 “明星靠针减重” 的传言愈演愈烈。
为何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能成为 “减重新顶流”?从药理机制来看,二者均属于 GLP-1 受体激动剂,其核心原理是模拟人体肠道自然分泌的 GLP-1 激素作用。这种激素堪称食欲的 “天然开关”—— 胖人群体内 GLP-1 分泌量较少,容易产生饥饿感;而瘦人群体分泌量更高,更容易产生饱腹感。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体结合,能有效减少食物摄入,同时促进脂肪分解、延迟胃排空,实现 “不用饿肚子也能瘦” 的效果。
临床数据更印证了其减重实力。相关研究显示,超重或肥胖患者在规范使用司美格鲁肽或替尔泊肽 3-4 个月后,体重可降低 6%-15%,且停药后体重反弹风险较低。更重要的是,它们还能改善血糖、血压、血脂等指标,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,这也是其从糖尿病治疗药物 “跨界” 成为减重利器的关键原因。
▍“作弊针” 争议背后:正规处方药的适用边界与风险提示
不过,“作弊针” 的戏称也折射出大众对这类药物的争议。有人认为明星靠药物减重违背 “自律人设”,属于 “走捷径”;但医学专家指出,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并非洪水猛兽,而是国家批准的正规处方药。其获批进入大众视野,一方面源于临床验证的明确疗效,另一方面也因传统减肥方式难以坚持,且肥胖相关疾病已成为公共健康隐患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类药物有明确的适用人群:仅适用于 BMI≥28kg/m² 的肥胖者,或 BMI≥24kg/m² 且伴随高血糖、高血压等合并症的成人患者,并非人人可用的 “瘦身神药”。
随着热度攀升,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使用风险也需警惕。部分使用者会出现恶心、腹泻等轻微胃肠道反应,通常在用药初期出现并逐渐缓解;作为处方药,它们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,用药前需完成胰岛素、皮质醇、甲状腺等多项检查,排除内分泌疾病风险。医生强调,药物减重需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,才能实现长期效果,盲目用药可能引发健康问题。
从内娱明星的集体蜕变到普通大众的追捧,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 “顶流之路”,既反映了人们对健康与美的追求,也暴露了减肥焦虑下的盲从心态。说到底,减重没有 “作弊” 可言,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,只有在科学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,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瘦身的目标。而这场由 “集体暴瘦” 引发的减重新热潮,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:在颜值焦虑与健康需求之间,如何找到理性平衡?
------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