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美格鲁肽、替尔泊肽等 GLP-1 类药物精准 “消融” 内脏脂肪,CT 扫描揭示身体深层健康革命
注: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,以官方/公司公告为准;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,非治疗方案推荐(若涉及),不代表平台立场。
最新临床研究传来重磅消息:备受关注的 GLP-1 类药物不仅能实现显著减重,更能精准减少危害健康的内脏脂肪,为肥胖人群带来深层的心脏代谢健康获益。其中,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表现尤为突出。相关研究通过 CT 影像结合 AI 分析技术,首次直观揭示了这类药物对人体内部组织的改善作用,颠覆了传统减肥只看体重数字的认知。
▍司美格鲁肽:靶向减少内脏脂肪,守护代谢健康
研究团队对 241 名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成年患者进行了长达 5 年的追踪,对比分析其治疗前后的骨盆 CT 扫描数据。借助先进的 AI 身体成分分析工具,科研人员精确量化了内脏脂肪组织(VAT)、皮下脂肪组织(SAT)、骨骼肌、肝脏及骨骼等关键指标的变化。
结果显示,在体重减轻组中,患者内脏脂肪面积平均减少 31.7cm²,皮下脂肪面积减少 39.3cm²,肝脏体积缩小 199ml,而肝脏密度明显增加,这些变化均指向显著的健康改善。“内脏脂肪是隐藏在腹腔内的‘健康杀手’,它围绕着肝脏、胰腺等重要器官,与胰岛素抵抗、心脏病、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。” 研究负责人强调,传统减肥研究多关注体重、腰围等表面数据,而 CT 影像技术让我们首次清晰看到药物如何 “靶向” 改善这些致命脂肪。
数据显示,司美格鲁肽对内脏脂肪的减少幅度比皮下脂肪高出 25%,这种选择性减脂特性正是其保护心脏代谢健康的关键。同时,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在减脂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 “保肌优势”。与传统节食导致肌肉大量流失不同,接受治疗的患者骨骼肌面积虽有小幅减少,但肌肉密度未显著下降,有效维持了基础代谢率。这解释了为何使用该药物的患者更不易出现减肥后的代谢反弹,也为长期体重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▍替尔泊肽:双重机制发力,减脂效果更显著
除了司美格鲁肽,同为 GLP-1 类药物的替尔泊肽在减少内脏脂肪方面也表现亮眼。替尔泊肽是一种 GLP-1 和 GIP 双重受体激动剂,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在代谢调节和体重管理上具有更强的潜力。
相关研究表明,接受替尔泊肽治疗的患者,在体重减轻的同时,内脏脂肪的减少更为显著。与司美格鲁肽类似,替尔泊肽也能精准作用于内脏脂肪,使其面积大幅缩减。同时,它还能改善肝脏功能,降低肝脏脂肪含量,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改善效果明显。在肌肉保护方面,替尔泊肽同样表现出色,能减少肌肉流失,维持肌肉密度,保障基础代谢的稳定。
▍心脏代谢获益显著,为健康保驾护航
在心脏代谢获益方面,研究进一步证实,GLP-1 类药物治疗后身体成分的所有变化均为有益方向。肝脏密度升高反映脂肪含量降低,有助于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;内脏脂肪减少则直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。
此前大型临床试验已显示,司美格鲁肽可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 20%,替尔泊肽在相关研究中也展现出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潜力,此次的 CT 扫描研究为这些保护作用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证据。
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也观察到体重增加组的相反变化:内脏脂肪、肌间脂肪增加,肌肉密度下降。这从反面印证了 GLP-1 类药物在体重管理和身体成分优化中的重要作用。研究人员指出,理解这些深层的身体组成变化至关重要,因为它们是心脏代谢疾病、心力衰竭及死亡风险的重要生物标志物。
此项研究突破了传统减肥研究的局限,通过精准的影像分析和 AI 技术,揭示了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等 GLP-1 类药物在改善身体成分方面的独特优势。它们不仅为肥胖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,更提醒人们减肥不应只关注体重数字,更要关注内脏脂肪等深层健康指标的改善。随着研究的深入,GLP-1 类药物有望在代谢性疾病防治领域发挥更大作用,引领一场从表面减重到深层健康改善的医疗革命。
------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------
本视频/资讯/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,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。目前在中国上市的GLP-1类药物主要有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、礼来的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等。GLP-1 作为理想降糖药和减重药广泛应用,且逐渐拓展至多种适应症,引领慢病治疗理念新纪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