减肥效果堪比外科手术?女子一周用一次新型降糖药,1年半减肥60公斤
近几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,某些新型降糖药也具有不错的减肥效果,亮眼的试验结果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。
比如,一位47岁的女子就在临床试验中试用了一种新药,每周只需打一针,一年半后成功减掉了近60公斤的体重。
她是怎么做到的?
多次减肥失败的她,靠这个药摆脱了食物的诱惑
今年47岁的塔拉·罗滕霍费尔(Tara Rothenhoefer)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,参加试验前,她的体重高达342磅(155公斤)。
在她的人生中,曾经长达几十年和肥胖作斗争,进行过各种饮食控制,体重却忽高忽低。
13岁那年,她就开始了第一个饮食减重计划,然后花了几年时间反复尝试、“屡战屡败”,每次都是体重减轻又反弹了。
后来,她也试过其他的减肥法,如低碳水化合物、高脂肪的生酮饮食,服用抑制食欲的重度肥胖症药物芬特明(注:芬特明在中国属于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,过量服用有兴奋和致幻作用),也出现了类似的经历——每次,减掉的体重都会反弹回来。
2020年,她参加了替西帕肽(tirzepatide)注射剂治疗肥胖症的临床试验——这是一种新型降糖药,有助于调节食欲。
· 科普时间 ·
肥胖,主要是测量体重指数(BMI)进行判断,BMI=体重(kg)/ [身高(m)]的平方。
BMI在18.5~23.9范围内属于正常,体重过轻或过重都会增加健康风险。当BMI在24.0~27.9范围内属于超重,当BMI≥28.0时,则可视为肥胖。
肥胖不只影响外形,还会显著增加“三高”、冠心病、中风、恶性肿瘤、呼吸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,提高全因死亡率。因此,医疗干预是必要的。
试验人员告诉她,她有25%的可能性被分到试验组用上这种药物,而不是安慰剂。刚开始在第一次注射后,她并没有感觉到有任何不同。然后,大概过了3天,她突然发现食物对她的吸引力不再那么强烈了——她发现自己不容易饿,也不怎么想吃东西。
从那时起,她就开始一路瘦下去——参加试验的前六个月,塔拉一共减轻了大约80磅(36公斤)的体重。
· 科普时间 ·
替西帕肽是一款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(GIP)和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P-1)受体双重激动剂。它有两个靶点,GLP-1和GIP,二者都是调节体内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激素。
GLP-1:主要通过刺激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、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和减缓胃排空来调节葡萄糖稳态。它还可以通过促进饱腹感的产生,来减少食物摄入。
GIP:在摄入食物时快速产生,并刺激胰岛素分泌以调节血糖,但它不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或减缓胃排空。
因此,GLP-1/GIP受体激动剂有助于控制血糖,也可以帮助患者减慢消化,使患者在进食后感到更饱,通过减少食量来帮助人们减轻体重。2022年5月,替西帕肽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批准上市,用于与控制饮食和锻炼联用,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。但它用于治疗非糖尿病肥胖人群的适应症目前还没获批,有报道称,预计最早在2023年年末能拿到治疗肥胖症的新药审评结果。除了替西帕肽,目前也有靶向GLP-1的其他药物,如司美格鲁肽、艾塞那肽、利拉鲁肽和索马鲁肽等。临床研究证据显示,替西帕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和脂肪量减少的影响大于司美格鲁肽,这可能与替西帕肽的双靶点性质有关。
“打针”结合生活管理,她减掉了51%的体重
塔拉减肥成功的背后,并不是“每周打一针替西帕肽”就够了,还需要结合生活方式的干预,所以她自己也付出了很大努力。
在整个试验过程中,她一直认真地遵循营养师的建议,吃小份饭菜、多摄入蛋白质,并增加运动频率。
不同的是,她在新的生活方式中不再有“无比空虚的感觉”,不再老想着吃,也不会那么轻易地就被蛋糕、饼干、甜甜圈等食物诱惑。
试验中,部分参与者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,包括胃痉挛、恶心或腹泻,但塔拉说她只出现了头痛和轻微的胃肠问题,而这些问题在开始每周注射后的一两周内就得到了缓解。
在18个月的试验期间,塔拉的体重降到了210磅(95公斤),也就是减掉了约60公斤(原总体重的38.6%)!
到2021年10月试验结束时,距离她的目标体重200磅(90公斤)只差一点了。
但接下来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,她的体重有缓慢的小幅回升,一年增加了18磅(8公斤),直到她通过在线处方再次拿到了替西帕肽,进一步减轻了体重。
现在,塔拉已经减掉了整整176磅(80公斤,原总体重的51%),只有原来的一半那么重了!
· 科普时间 ·
2022年6月,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(NEJM)发表了一项替西帕肽治疗无糖尿病肥胖症或超重成人的大型3期临床试验结果。试验前,参与者平均体重为104.8公斤,平均BMI为38.0,94.5%的参与者BMI≥30。
研究证实,每周一次替西帕肽(15毫克)皮下注射给药,持续72周治疗后,肥胖症成人患者的体重减轻程度达到极其显著的20.9%(基于疗效评估减重达23.6公斤),而体重减轻≥5%的参与者占比达到了91%。此外,36.2%接受替西帕肽(15毫克剂量)治疗的参与者达到了预设体重减轻≥25%的探索性终点。
随着体重下降,参与者心血管和代谢相关的多项指标(如腰围、收缩压和舒张压、脂质、空腹胰岛素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)都有显著改善,最终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肾病、非酒精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。
在治疗合并肥胖症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方面,2023年4月也有一项全球性3期临床试验结果出炉:接受最高剂量替西帕肽治疗的亚组,平均体重降低15.7%(约15.6公斤)。根据新闻稿,在过去针对这类患者的3期试验中,从未观察到这种幅度的体重减轻。
补充说一句,虽然在美国,替西帕肽还没正式获批用于减重治疗,但由于拥有上面这些高质量临床证据,医生如果认为对肥胖患者有帮助,仍然可以开出处方进行超适应症用药。
塔拉说,替西帕肽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,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对食物的痴迷,不再想着“把盘子里的东西吃个精光”。
关于替西帕肽的减肥案例,此前也有过其他报道——比如短短17个月间,它成功帮助一位体重达230磅(约104公斤)的典型肥胖患者减轻了50磅(约23公斤)的体重,减重比例高达21.7%。根据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报道,在它之前,没有任何一款药物能安全地产生如此显著的减重效果。
· 科普时间 ·
有人说“替西帕肽的减重效果堪比外科减重手术”,是真的吗?
比如常见的袖状胃切除术,60%的患者在术后第一年总体重平均减轻了约20%,而替西帕肽治疗肥胖症和超重的3期试验中,参与者一年半后减重20.9%,从这个角度看是差不多的。
但其实,外科手术的效果并不适合一概而论,与患者情况、具体术式有关。
外科减重手术的指征为:BMI≥40;或BMI介于35-39.9并伴肥胖相关合并症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胃食管反流病、骨关节炎等);或BMI>30并伴有难以控制的2型糖尿病或代谢紊乱综合征。
但实际做外科减重手术的人群,肥胖程度可能远高于手术指征。例如,胆胰分流术加十二指肠转位术的患者多数BMI≥50。而替西帕肽试验中参与者平均BMI为38,两者的减重效果不能相提并论;各种术式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也有差异。
另外要注意,减重外科手术多采用“减去多余体重的百分比”作为评估参数,和上面说的“减去总体重的百分比”存在区别,不能混为一谈。
不过,有肥胖症专家表示,患者停用替西帕肽和类似药物后,如果不注意生活管理,仍然有重新增重的可能。
塔拉希望,自己到最后能不依赖药物,就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来维持体重。她非常清楚,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挑战。
塔拉还希望其他病友听了她的故事能有所收获,有更多人愿意去参加临床试验,帮助推动替西帕肽的研究、让减重的适应症早日获批。“在这个世界上,需要有像我这样的人去冒险,才能让其他人有机会享受到更好的东西。如果不去尝试,我甚至永远都不会知道我错过了什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