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美格鲁肽、替尔泊肽、玛仕度肽,3种减重药有什么区别?
(重要提示:本文为科普目的,不以销售药品为导向。文中提及药物均为处方药。减重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医生评估后,制定科学方案。切勿自行购买或使用任何减重药物!)
近期,不少在镜头前“圆润”多年且曾公开代谢疾病病史的公众人物,短短几个月就“瘦若两人”,频频登上热搜。
人们不禁猜测:他们是否借助了“科技与狠活”?是不是打了网红减肥针司美格鲁肽?还是用了传说中的替尔泊肽?……
今天,我们就来科学解析这些获批的正规减重药物——司美格鲁肽、替尔泊肽和新秀玛仕度肽,揭开它们背后的科学逻辑。
GLP-1——身体的“饱腹感开关”
理解这些药物,首先要了解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P-1)。
我们进食后,血糖升高,胰腺会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。科学家发现,口服葡萄糖比直接静脉注射更能有效刺激胰岛素分泌,这背后的关键“功臣”之一就是GLP-1。
GLP-1是进餐后肠道释放的一种天然激素。它像身体的“饱腹感开关”:
向大脑发出“吃饱了”的信号,抑制食欲。
延缓胃排空速度。
帮助调节血糖。
如果身体自身GLP-1分泌不足或作用不佳,这个“饱腹感开关”就可能失灵,导致明明不饿也想吃、难以控制食欲,进而体重失控。
国内已获批的GLP-1类减重药物
目前市面上备受关注的GLP-1类减重药物主要有司美格鲁肽、替尔泊肽和玛仕度肽。它们同属GLP-1相关药物,但各有特点:
玛仕度肽作为一款新药,最近关注的人比较多,因此本文也对该药再做一些补充科普,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司美格鲁肽、替尔泊肽的详细科普也可查看我们历史的科普文章。
玛仕度肽:新锐双靶点药物
作为全球首创的GCG/GLP-1双受体激动剂,玛仕度肽代表了减重药物研发的一个新方向:
双管齐下:不仅通过GLP-1受体控制“摄入端”(抑制食欲),更通过GCG受体发力于“消耗端”(增加能量消耗、促进脂肪分解燃烧)。
肝脏保护潜力:其激活肝脏GCG受体的特性,为改善肥胖常伴随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(NAFLD)/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(NASH) 带来了希望,可能有助于调节肝脏糖脂代谢,减轻炎症和纤维化。
获批适应症:
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基础上对成人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,初始体重指数(BMI)为:
• BMI≥28 kg/m2(肥胖),或
• BMI≥24 kg/m2(超重),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的合并症(例如高血糖、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脂肪肝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)。
*具体情况请由医生评估
这些减重药能随便换着用吗?
司美格鲁肽、替尔泊肽、玛仕度肽都是处方药。
1. 使用前,必须经过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全面评估(包括体重指数、健康状况、合并疾病、用药史等),确认适用性并排除禁忌症。
2. 就算确定能用,怎么用也要听医生或药师的:打多少剂量?怎么加量减量?针往哪儿打?怎么打?要注意啥副作用?(比如恶心、呕吐等)不舒服了咋办?……
3.药物不是万能替代品!无论使用哪种药物,都必须严格配合控制饮食、增加规律运动、保证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管理。这是长期维持减重效果和整体健康的根本。
4. 没有最好,只有最合适。药物选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(如减重目标、合并疾病情况、经济因素、对副作用的耐受性等)进行权衡。
如玛仕度肽在促进燃脂和潜在改善脂肪肝方面的特性,是其区别于其他药物的重要特点,医生会据此判断是否更适合特定患者。
5. 减重是一个系统工程。除了药物,医生还可能根据情况建议结合其他治疗手段,比如中医埋线、调整生活习惯(行为认知疗法)代谢手术等。
注: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,以官方/公司公告为准;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,非治疗方案推荐(若涉及),不代表平台立场。
免责声明:减重指南针宝典聚焦GLP-1减重药物动向,分享最新情报。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,文中观点不代表我们立场,亦不代表我们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。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。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,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版权说明:本文来自减重指南针宝典内容团队,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,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。
目前在中国上市的GLP-1类药物主要有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、礼来的替尔泊肽、度拉糖肽和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等。GLP-1 作为理想降糖药和减重药广泛应用,且逐渐拓展至多种适应症,引领慢病治疗理念新纪元。
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